协商调解阶段:
主动联系债务人说明还款要求,协商分期还款方案,争取达成书面还款协议并办理公证手续。
司法救济阶段:
收集借款合同、转账记录、催款记录等完整证据链;
向债务人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提起诉讼。
二、诉讼程序关键要点
立案准备:
起诉状需明确诉讼请求、事实理由;
提供债务人准确身份信息和财产线索。
庭审阶段:
债务人缺席不影响判决,但会丧失答辩权利;
可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债务人转移资产。
执行阶段:
判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,法院可冻结账户、查封财产(债务人名下不动产、车辆、证券等财产信息)。债务人需如实申报财产状况,隐匿财产将面临司法拘留;
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,法院可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,发现新财产线索时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。
执行措施:
限制高消费、纳入失信名单;
司法拘留(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)。
三、法律风险提示
刑事责任风险:
债务人获取财产后故意不履行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,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
执行异议处理:
对执行行为有异议可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;
异议被驳回后可申请复议。
四、证据补充建议
债权人可收集以下新证据申请恢复执行:
债务人新购置财产的购买凭证;
债务人实际控制的其他财产线索;
债务人高消费行为的记录证据。
注意事项:
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,特殊情况可延期;
对判决不服可在15日内上诉;
执行阶段需持续关注债务人财产状况变化。
本文仅供交流学习,如有侵权,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